沪工外院党〔2017〕7号《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大德育体系建设的意见》(本年度照此执行)

发布人:院办  发布时间:2019-12-20   浏览次数:87

  

沪工外院党20177

  中共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大德育体系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文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德育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努力实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现就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大德育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1.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德育是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校办学方向,关系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什么样人的大问题。德育教育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帮助大学生自觉加强修养、锤炼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艰巨使命。德育教育与德育工作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构建大德育体系,努力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和德育工作水平。建校15年来,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本着“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论适度、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工作思路,坚持“三贴近”原则,以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德育教育和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我校德育教育和德育工作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学生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德育教育和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我们必须要从大德育观下德育教育和大学生日常德育工作一体化建设思路出发,构建符合学校特色的大德育体系,即通过知识传授、观念养成、性格培养等途径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设和完善学校大德育体系的组织架构,调整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德育中心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与就业创业》五个教研室。各辅导员可根据所学专业背景及工作需要申请加入到上述一个教研室并参加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由思政教学部统一组织。由思政教学部对大德育体系课程进行统一管理;由教务处下达教学任务,由具备资质的专兼职教师和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建立大德育体系联席会议制度,每学期召开两次,研究大德育体系工作。在大德育体系的理念指导下整合学校德育资源,实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大队伍协同发展。通过融合,一方面使思政课教师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另一方面使辅导员产生归属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产生“1+12”的效应。

3.加强思政课改革与建设。高校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必须充分认识办好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艰巨性,深化思政课教育改革与建设,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思政课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从民办高职院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出发,积极推进专题教学,强化问题意识,善于运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体验式进行教学,运用PPT、视频、微课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继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增加师生互动,力求教学内容主题突出、重点明确,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要创新课程考试形式,加大平时成绩占比,将考核融于教学过程。

4.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和作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德育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对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意志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作用。思政教学部、业余党校应依托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和优势,充分利用区域内各种文化社会资源,经常组织学生赴社会实践基地或社会实践点参观考察,进行实践教学;学工部利用假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帮扶帮困等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实现实践育人目标。

5.探索学校大德育体系建设的新路径、新载体、新模式,完善“三个联动”:即德育与学生党建工作联动、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联动、德育与大学生社团建设联动机制。

6.积极开展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大学生素质拓展系列教育活动。在课堂内外继续开展“中国梦·我的梦”演讲、“历史上的今天”、“每周时事评论”、“法治校园行”、“劳模进职校”、“心理健康活动月”等活动。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中华经典诵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之星”团队等比赛。

7.继续办好人文素质教育大讲堂系列讲座,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新设国情教育论坛,尝试学生参加讲座换取一定学分的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思研会建设,启动成立党建研究会。做好市校两级课题项目的申报和结题工作。编辑校思研会论文集。

8.加强网络教育阵地建设、拓宽德育网络教学思路。用互联网思维表达方式,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网络化和互动化建设,大力推动网络文化线下体验建设,进一步深化“易班”内涵建设,优化整合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各类优质资源,营造清朗的校园网络空间,潜移默化地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在网络党建、网络文化创意创新创业、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加以探索。

9.营造校园文化良好环境,努力实现文化育人。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学校及各系部要重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10.加强协作,完善保障制度。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各系部、职能处室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扎实推进“三育人”工作。学校要加大德育教育和德育工作专项经费投入,并随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优化工作环境,提供充分的教学科研资料,加强信息化建设。

  

中共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委员会

2016622